四川招商网络> 资讯中心> 原创观点> 正文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2022-06-14 00:00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预计将于30分钟后降落在成都双流/天府国际机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是一座散发着烟火气的城市,这份气息藏身于街头巷尾的小馆之中。您可以在成都走一走,穿过沸沸扬扬的喧嚣人气,抵达成都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再次感谢您选乘本次班机,下次旅途,我们再会!

当你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成都机场,广播里便会响起这样一段热切娓娓动听的广播词。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这里是成都。

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成都都会如同热情好客的朋友,带你一同进到小馆里品茶,谈笑四方、畅聊古今。

回望历史,由于川蜀多战乱,四川形成“少本土多移民”的格局,这也成就了成都海纳百川的特性。

不论你是三教九流的哪一派,都可以在蓉城大放光彩,为建造“天府之国”添上一砖。

近年来,成都抢抓机遇飞速发展,答出2021年GDP1.99万亿元、同比增速8.6%的好成绩。

谁能想到,这座繁荣的城市也曾历经风雨,靠着孤注一掷的决心厚积薄发,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过去:内陆无江海 川渝多变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因为身居内陆、无大江大河,被称为只有“三根半烟囱”的工业薄弱城市,在“邻居”重庆大力发展汽车制造等重工业时,成都依旧处在种田纺织的阶段,全部的工业增加值仅为0.3亿元。

“一五计划”是推动成都工业起步的第一道驱动力,成都被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电子产业基地。随后的“二五计划”“三线建设”,为成都拓展重工业版图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这个时期的成都厂房林立、工人研究员聚集,一片欣欣向荣,迸发着生产研究的生机活力。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但是好景不长,1997年川渝的格局发生巨变。重庆变为直辖市,四川流失了大批工厂,汽车制造等产业更是严重受创。成都在当时本就受着沿海发达城市虹吸人口的影响,谁曾想身边又出现了个“黑洞”。

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四川当机立断,决定集全省之力打造一个更强力的省会城市,来维持整个西南地区杠杆的平衡。就这样,成都带着全省的希望,开始探索逆袭之路。

口号是喊得响,脚步也能迈得开,可做大做强哪有那么容易。当时的成都不像重庆有资源有政策大力扶持,也没有西安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这路到底该怎么走?

大哥说莫得事别着急。对手强大,我们就另辟蹊径,避开其他人的优势。

成都使出“错位竞争”的招式,跳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猛攻电子信息、金融和高新制造业,全力打造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优,力争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

凡事预则立,成都在决策上的前瞻性,像流水一样渗透到每一处细节。

比如二十年前,成都便开始谋划“服务型行政”,将繁琐的审批流程简化,建立一站式政企服务大厅,解决了企业审批难、时效长等难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建“让企业便捷落地、舒适发展”的营商环境。

种种贴心服务足以体现政府的诚意,以及对企业的重视,为今后成都成为中西部世界500强区域总部最密集的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成都没有辜负使命,他一路乘着西部大开发的风,一路破着被虹吸人口的浪,引领四川奔跑在经济高速发展赛道的前列。

现在:一针见血 雷厉风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的成都逐渐褪去工业薄弱的外壳,城区内各色产业百花齐放,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更是突破了万亿,这都是源于成都清晰的规划思路。

针对市区内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成都规划建设了60个产业功能区,采用集中专业化发展模式,一改先前园区数量多规模碎小,产业特色不突出、土地利用率低,招商无序竞争乱等不良景象。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谷川联行代理运营的郫都智慧科技园便位于成都市国家“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始终将“产业的配角,配套的主角”作为目标导向。得益于功能区高效集聚的运作,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主导产业精准招商,落户了大批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同城化”,不断提升链条韧性。

在关于自身未来的建设上,成都不仅一针见血,还遵循着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区建设,二是突破交通困境。

成都南部的天府新区聚集了全国最先进的产业,例如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等,在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了4000亿元,总量在国家级新区排名高达第五。

这个国际化现代新城,从最初被提出到最后落实审批仅用了一年。

一年的时间,成都便再造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而且不单是简单照搬或者扩大原有规模,而是通过全方位制度创新,实现城市发展空间的再突破,为新区产业支撑、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提供了滋养的温床。

2011年,成都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将“交通先行”放在首位。

此后的十余年间,成都积极部署铁路空运,布局多条铁路专线,建设双国际机场,纵向拉近四川与西南各地区的联系,横向促进了中国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紧密接轨,从“西部终端”迅速蜕变为“西部中枢”,扭转天生区位劣势的问题,将短板补成了长板。

曾经没有存在感的成都,现如今已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特色城市,也是透过成都这扇锦绣之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逐渐爱上了中国文化。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缔造传奇的路上,不免会有质疑的声音。成都还在修建二环高架和三环时,很多人都觉得没必要,就是在浪费资源。转瞬间,高架马路就被新增的汽车塞的满满当当。在谁也没预料到汽车保有量会突飞猛涨的时候,成都早就把前路都安排好了。

治理“一针见血”,建设“雷厉风行”,成都如同武功高深的侠客,即便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情况下,仍能沉稳突出重围,踏上巅峰。

未来:建设公园城市  蓉城厚积薄发

在建设繁荣都市圈的同时,过度城市化的问题接踵而来。

成都要进行两个大工程,来解决人口拥挤、雾霾严重的“大城市病”,第一是翻过龙泉山东进,再创建一个国际化新城分担人口压力。

另一个就是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所谓公园城市,不只是简单地搞搞绿化,也不是多建几个公园,而是让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绿色经济的美好。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通过绿道与城市动线交叉重叠,把公园串联起来成网状结构,随着连接度提升,形成生态隔离。同时实行“金角银边”计划,针对杂乱成堆,卫生死角等灰色地带实施改造。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面对着繁忙的工作、复杂的数据以及各种难题和压力,如果远眺便是蓝天白云、绿植覆盖,楼下便是葱郁树荫、清新空气,上下班途中伴随着鸟虫鸣叫、徐徐清风,这样的体验一定差不了,甚至非常有利于舒缓身心、思考和创新。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例如,全球公园城市鼻祖——美国波士顿也是因为此项工程,极大提升作为科研和文化城市的竞争力,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便是坐落于此,孕育出大批量高精尖人才。

成都能不能复刻成为规模更大的波士顿呢?

在近十年的抢人大战中,成都把美食、文化和巴适闲逸的调性作为招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到这座国际都市大动脉中。2021年底,成都人口达到2119.2万,位居全国人口排名第四。

虽然成都的劳动年龄人口可以比肩一线,但是经济规模和企业数量还远远达不到。2021年成都市GDP为19917亿元,排名全国第七,人均GDP仅为9.46万元,排名全国第二十二,拥有101家A股上市公司,排名全国第十,数量不及北上深三分之一。

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成都人口多,但是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却没有那么多。年轻人越来越内卷,归属感越来越低。

而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近看是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远看,其实是要驱动整个区域的产业进行大升级,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科技创新研发,成为孵化青年创新创业的卵巢,让慕名而来的人才可以在蓉城舞台大放光彩。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面对如此大的工程,涉及了二十大产业链,成都依旧保持着清晰的主旋律——建圈强链,由不同领导对不同产业负责,通过顶层设计来建立产业生态圈;由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通过市场竞争让产业链自己成型强化。 建设公园城市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吸引人才,人才涌入一同建设城市,这个良性循环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

毋庸置疑,成都会成为比波士顿更大的公园城市。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级的探索中,成都会一如既往、不负众望。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李白笔下的这句诗完美贴合了成都的今天。

成都日积月累的坚持 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

这个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历经千年的洗礼依旧明亮繁华,触动人心。

成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唯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才有厚积薄发的成功,才能挺过寒冬,迎来春天。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