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县简介

金阳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距中国航天城西昌215公里,与昭觉县、布拖县、雷波县三县毗邻,隔金沙江与云南省永善县相望。经纬位置金阳县地图金阳县总面积1587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天地坝镇,邮编:616250。代码:513430。区号:0834。拼音:Jinyang Xian。金阳县位于四川省西南,凉山自治彝族州东部边缘,(东经102°56′30″—103°30′20″,北纬27°22′10″—27°57′40″),北与雷波、昭觉接壤,西与布拖县相邻,东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永善、昭通、巧家、鲁甸等县隔江相望,县西与布拖相邻,县北与昭觉、雷波等县接壤。基本介绍金阳县属彝族聚居的国定贫困县,西距州府西昌218公里,东西宽55.4公里,南北长65.2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460米至3616.5米之间,金沙江河谷地带海拔多在500-1500米之间,是该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面积规模金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鸟语花香。那里有支格阿鲁的神马留下的脚印,那里是彝族将军龙云的故乡。在1588.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个工委,34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居住着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12个民族,14万人,其中彝族占78%。县驻地为天地坝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215公里。白魔芋历史资料考证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两千年前即有人类居住,秦代前属古邛部辖地,汉代后,先后隶属卑水县、越崔郡、落兰部、沙马部、中县、北舍县、雷长官司、昭觉县。建县时因其他在金沙江北岸,大凉山南部,取古代“山南为阴,水北为阳”之意而命名。约在两千年前,彝族的先民就从贵州、云南等地迁徙入境,在这块土地上劳作耕耘,成为境内主要民族。民国年间,汉族、苗族等民族相继从云南各地迁入境内金沙江沿岸地带,与彝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开发这块土地。县境地处凉山山原及西南地地貌区,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最高点狮子山,海拔4076.5米;最低点胡芦坪子,海拔460米。以波洛小梁子为界,形成两大地貌区。界北为凉山山原地貌,地面起伏和缓,地势开阔,海拔多在2100米以上,界南为山原边缘折皱地带,西南山地地貌,层峦重叠,沟深坡陡,干沟繁多,岭入口高差大,一般为1500-2000米,呈典型的高、中山峡谷地貌。山地为主整个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坝和台地仅占0.23%。境内属中亚热带气候区,但由于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气候呈立体垂直带状分布。农作物作物主要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土豆、荞麦、水稻等;主要经济林木有花椒、油桐、女贞、生漆等。金阳盛产白魔芋、青花椒、蜡虫。资源矿产资源有铅、锌、铁、铝、磷、石膏、石灰石、水晶石、方解石、卤泉、辰沙、煤等,目前探明铅、锌矿石蕴藏量650万余吨,金属储量30.4万吨。全县水能资源丰盛。金沙江、金阳河、对坪河、芦稿河、西溪河、沙洛依达河纵贯全境,众多小支流与金沙江水系相连,年降雨量达800——1000毫米,全县水能蕴藏量为223242千瓦,仅西溪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就达12.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5万千瓦,巨大的水能资源至今仍亟待开发。行政区划金阳县辖4个镇、30个乡:天地坝镇、派来镇、芦稿镇、对坪镇、桃坪乡、热水河乡、马依足乡、红峰乡、尔觉西乡、热柯觉乡、甲依乡、木府乡、寨子乡、则祖乡、基觉乡、小银木乡、春江乡、红联乡、青松乡、放马坪乡、梗堡乡、山江乡、洛觉乡、向岭乡、谷德乡、高峰乡、老寨子乡、德溪乡、南瓦乡、依莫合乡、土沟乡、丙底乡、依达乡、丝窝乡。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历史沿革1953年设县。因地处金沙江之北,故名金阳。2000年,金阳县辖4个镇、30个乡:天地坝镇、对坪镇、派来镇、芦稿镇、桃坪乡、热水河乡、马依足乡、尔觉西乡、热柯觉乡、甲依乡、红峰乡、春江乡、红联乡、青松乡、放马坪乡、梗堡乡、山江乡、南瓦乡、依莫合乡、土沟乡、丙底乡、依达乡、丝窝乡、洛觉乡、向岭乡、谷德乡、高峰乡、老寨子乡、德溪乡、木府乡、寨子乡、则祖乡、基觉乡、小银木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400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天地坝镇 12727、 派来镇 7402 、芦稿镇 4156、 对坪镇 9338、 桃坪乡 4750 、热水河乡 3354 、马依足乡 5328 、红峰乡 1819 、尔觉西乡 3217 、热柯觉乡 2457 、甲依乡 3608 、木府乡 3183 、寨子乡 2455 、则祖乡 2124 、基觉乡 4746 、小银木乡 4711 、春江乡 3630 、红联乡 4937 、青松乡 4063 、放马坪乡 4319 、梗堡乡 1738 、山江乡 4350、 洛觉乡 5295 、向岭乡 3262 、谷德乡 2298 、高峰乡 2979 、老寨子乡 4199、 德溪乡 4724 、南瓦乡 4922、 依莫合乡 2200 、土沟乡 3161、 丙底乡 3410、 依达乡 2815 、丝窝乡 2351。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4年,金阳县辖4个镇(天地坝、对坪、派来、芦稿)、30个乡(红峰、桃坪、甲依、木府、则祖、寨子、基觉、山江、春江、梗堡、红联、青松、洛觉、谷德、向岭、德溪、高峰、南瓦、土沟、依达、丝窝、丙底、尔觉西、热柯觉、马依足、热水河、小银木、放马坪、老寨子、依莫合)。自然资源凉山州金阳县金沙江风光1矿产资源县境内主要矿产有铅、锌、铜、铁、金、煤、磷等20余个矿种。其中,铅锌矿分布最为普遍、储量大,矿床(点)三十余处,现已探明铅锌矿石储量650余万吨,金属储量30.4万吨;现已探明铁矿储量5.3万吨,利用储量3.7万吨;铝土矿储量76万吨;磷矿表内金属含量100万吨;石灰岩储量1.5亿吨。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尚处于发展阶段,开发潜力巨大,开发前景乐观。动物资源县内野生动物种类较多,主要动物有熊、鹿、岩羊、标麝、金丝猴、猞猁、刺猬等三十余种,飞禽有锦鸡、红腹角雉等三十余种;爬行类有穿山甲、蟒、腹蛇、眼镜蛇等。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金丝猴、苏门羚、猞猁、金雕、扭角羚等。植物资源县境内植物种类丰富,呈现明显的带谱规律。全县共有各种粮食、经济作物431个种,饲草、饲料823种,中草药800余种,树木1200多种。有白魔芋等特有作物,有虫草、贝母、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有水杉等稀有树木,有油桐、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木。目前经济林木的收入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花椒、茧桑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而百草坡的雪茶、派来的青山绿水茶等也都很发展潜力,不久将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凉山州金阳县金沙江风光2水利资源全县共有河流23条,其中积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条,总长162公里,总流量78.22米3/秒。水能理论蕴藏量22.33万千瓦,占全县水能总蕴藏量的87%,可开发利用量6.75万千瓦,目前已开发的仅占可开发量的10%。县境内年均降雨量802毫米,平均流径深为560.6毫米,径流总量达80206.7万立方米,按P=75%计,径流深为444毫米,径流量达70582万立方米,加上西溪河过境水72477.5万立方米,总水量为143059万立方米。全县水能资源丰富,水流落差大,是投资发电的理想环境。旅游资源全县处于“川滇南北构造带”与“华夏式”构造的交接部位,气候呈立体分布,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景观。金沙江峡谷、西溪河峡谷有三峡之雄险;波洛云海胜峨眉之壮观,万亩杜鹃让您享受自然之馈赠,海拔4000多米的狮子山雪峰和百草坡草场让您领略无限的高原风光,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电站建成后,可让您领略长江山峡峡谷水坝之无限风光。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旅游业将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凉州金阳县金沙江风光3气候资源金阳县,是位于狮子山下一座叫黑猪洛山的半山腰的山城,又名“天地坝”,距州府西昌215公里。县境内层峦重叠,沟深坡陡,整个地形以山为主,平坝和台地不足1%。高耸入云的狮子山海拔4076.5米,金沙江畔的葫芦坪子海拔仅460米,县城间内属亚热带气候区。由于受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立体垂直带状分布。年平均气候15.7℃,平均降水量80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有“地无三亩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经济建设2007年4月以前,海拔2800米的金阳县高峰乡全乡农民没有一间瓦房。实施“三房”改造后,每户贫困户得到了国家无偿补助的1万匹瓦、100公斤水泥和200公斤石灰,如今高峰乡600户贫困群众已经全部搬进了建有院坝和厕所的新瓦房。金阳县2008年GDP增速位居凉山州第四。 在面临特大自然灾害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下,全县上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据省、州统计局审定反馈,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12707万元,增长16.8%,增速位居凉山州第四,呈现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生改善推进、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农业及农村经济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5亿元,增19.1%。全县种植业生产稳看中略增,粮食总产量6.52万吨,增0.7%;油料产量191吨,增1.6%;麻类产量14吨,减17.6%;烟叶产量330吨,增11%;魔芋产量4316吨,减8%;水果产量2816吨,增0.3%;蔬菜产量3.39万吨,减0.5%;甘蔗产量8940吨,持平。农村居民人均有粮442.7公斤,减2.7%;实现农业产值2.47亿元,增10.9%,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8元,增16.2%。养殖业发展较快,牲畜出栏38.76万头(只),增5.5%,其中:肉猪14.71万头,增8%;牛1.62万头,增14.6%;羊22.43万只,增3.3%。全年肉类总产量1.84万吨,增10.98%,其中:猪肉1.12万吨,增7.2%;牛肉1764吨,增13.5%;羊肉4694吨,增4.8%;禽肉产量705吨,增17.5%;禽蛋产量694吨,增8.6%;蚕茧产量180吨,增13.2%。养殖业产值3.5亿元,增27.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8.27%。全年完成成片造林2.63万亩,增130.7%,四旁零星植树300万株,减25.34%,林产品仍是农民增收入支柱之一。全年油桐产量594吨,增18.8%;核桃828吨,增71.1%;花椒受冰雪冷冻灾害仅产2000吨,减93.65%;生漆82吨,增90.7%;板栗产量5吨,减260%。全年林业产值1.12亿元,增17.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43%。实现渔业产值32万元,增6.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04%。交通邮电及旅游全县通公路乡镇34个、村(居)委会84个,公路总里程1097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3077万人公里,增25.49%;货运周转量5188万吨公里,增98.39%。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1万元,增12.6%;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784万元,增19.25%。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853户、减3.95%,其中住宅电话:城镇用户1676户,减2.22%;农村用户1790户,增14.01%。移动电话用户1.97万户,增33.91%。国际互联网用户1557户,增47.16%。全年入境旅游游客53.2万人次,增3.9%,实现旅游收入2916万元,增10.5%。基础设施凉州金阳县金沙江风光交通1961年昭(觉)金(阳)公路通车后,公路交通运输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后,金阳县确立了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发展思路。在省交通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乌金路金阳段依达乡至县城60公里的加宽改造工程,现正进入油路铺设阶段;完成了县城至5个工委公路的维修改造;新修了金雷公路和9个乡的通乡公路??毓?纷芾锍檀?46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网络,打开了长期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文教、卫生随着各项生产建设的发展,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体育、邮电各行各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并日趋完善。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我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基础教育,加强管理,巩固普及成果,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各类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现拥有各类学校197所,其中:小学191所,普通中学6所,在校学生1685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494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916人。专职教师90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703人,中学专任教师19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83.0%。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年末我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41个,其中:医院 37个,共有病床230张,卫生技术人员281人。乡、村二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条件继续改善,有卫生院36个,其中:中心卫生院 5个。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走向新的繁荣。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站18个,有线广播站35座,其中:系统内26个;广播喇叭6000只;广播覆盖率76.69%。拥有电视发射机64部,功率0.19千瓦,其中:系统内56部,功率0.16千瓦。全县共有6887台电视机,电视覆盖率达 84.10%;2001年自制广播节目达1095小时,其中:新闻365小时,教育60.50小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改善了山区文化条件的落后面貌。但我县电影事业由于受到电视录像的冲击,电影业滑坡的局面一直未能得到扭转。|城市设施经过多年努力,我县的水、电、街道、通讯等很大改善并逐步趋于完善。企业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阳县本着“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逐步转入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先后兴办了“金阳县白魔芋开发公司”、“金阳县铅锌浮选厂”、“德谷沟电站”、“金阳县矿业公司”、“金阳县水泥厂”等骨干企业,并经过企业挖潜、更新、改造和经营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企业“大锅饭”,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集体、个体兴办企业为辅的企业体系。至199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014万元,是1980年的11.4倍。金阳县金河白魔芋开发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年产白魔芋精粉500吨,年加工雪魔芋100吨,主导产品为优质白魔芋精粉和雪魔芋。在中国成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白魔芋精粉荣获金奖、雪魔芋荣获银奖。在国际市场上,以金阳白魔芋为本源生产的系列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科技和文化科研、开发机构概况及成果介绍金阳县从1962年成立科学技术管理委员会以来,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共获部级奖5个、省级奖45项、州级奖146项,科研机构有: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隶属县农业局,分别在马依足乡木纳沟等地设有3处基点,主要从事优良品种的引进、栽培实验研究和亚热带水果的栽培实验。县半细毛羊中心育种场:成立于1961年,隶属县畜牧局,主要从事畜牧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养的实验研究。对外开放优惠政策为加快我县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县外资金、技术,促进我县经济的全面发展,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来金阳投资的企业或个人,除享受国家、省、州有关投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本文所列优惠政策。第二条重点鼓励投资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水能开发及高耗能项目;交通、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租赁、合资、合作;沿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免收验资费第三条 凡来我县投资企业,审计事务所免收验资费。县城建国土部门免收配套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费、城市规划管理费、征(拨)土地管理费和土地变更登记费。卫生防疫部门免收新资源食品初审审批费和保健食品初审费。县公安消防大队免收消防设施配套费。所有办证只收工本费,不收办证手续费。一律简化登记手续第四条 工商部门对外来投资者,除国家和省政府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的手续外,一律简化登记手续。免收投资者(生产性)的广告管理费。免收企业筹建登记费。免收注册登记费。在城关和区乡投资兴办市场的,免收市场登记费。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第五条 来我县投资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涉及费用和土地出让金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缴纳,其中使用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使用权的,涉及收费和土地出让金按规定收费标准的30%缴纳。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在经营期间免缴场地使用费。第六条 凡从事农特产品深、精加工的县外投资生产性内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在3年之内免收企业所得税,3年以上10年以内再给予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七条 鼓励县内外企业在我县设立花椒等农特产品收购站,凡收购额在50吨以上的企业或个人,集市贸易管理费按收费标准的1.5%降至1%收取。第八条 兼并、承包、租赁、收购我县严重亏损企业,在妥善安置在职职工和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前提下,从盈利年度起,可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以后5年内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高工作效益第九条 对外来投资企业项目手续的办理,各有关部门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益,简化办事程序。第十条 禁止向外来投资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各级党政、工商、物价、财政、计生要随时负责县外投资企业、个人经营中的协调、检查、督促服务,并随时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安部门要进一步服务西部大开发,创良好治安环境,保护投资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免收治安管理费,对暂住两年以上的经商者,可持申请给予办理农转非手续。免收增用费第十一条 外来投资企业所需水、电、通讯设施优先安排,免收增用费,由县政府办公室、县计划与经济局负责协调。第十二条 凡引荐县外投资者来我县投资且获得成功的单位或个人,在投资企业投产纳税后,由受益财政会同招商办确认,由受益财政按实际引进到位资金1.5%给予一次性奖励。并报同级监察部门审核备案。第十三条 申请享受优惠政策的在县投资企业,由招商办依据审计事务所出据的验资报告和资金到位情况,向同级税务、工商、国土等部门出据证明后方可享受本优惠政策。民族风情金阳县金阳彝族均爱留着“天菩萨”,视其为吉祥物,认为人(特别是幼儿、婴儿)的灵魂受鬼怪或无意中惊吓时,它能起到保身护魂的作用,且有延年益受之效。所以每一婴儿满月后,首先要举行隆重的“理发日”庆祝仪式,当天要邀所有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请来有名望的理发师为婴儿修理设计“天菩萨”发型,以示吉祥,随后才取名。留有“天菩萨”的人,不能随意剃光,长长时也只能修短。成年人以蓄长发为荣,曾有金阳县甲依乡一位名叫布尔果打的,从40岁起蓄“天菩萨”至85岁时头发长3.10米,重约2公斤,倍受当地人们的敬仰。彝族忌禁别人抚摸自己的“天菩萨”,古时有“摸天菩萨赔九匹马”之谚语。在婚俗上,一般分为选择对象、订婚、结婚几个步骤。先看对方家境及其本人是否合意——即选择对象,合意便派媒人前谈,谈妥后举行订婚餐,餐后男方交部分聘金——即订婚,之后,只要有良好“吉日”,双方同意便可结婚。结婚是人生大事,也关系着两家的声誉,所以在婚前1、2天,男方组织年青力壮的男子组成迎亲队伍,队伍由3——9人组成(须是单数),女方则组织年青貌美的姑娘准备向到家的迎亲队伍泼水,队伍一到,场面相当热闹。当晚双方互派歌手对歌、摔跤等活动,第二天,迎亲队伍要抢背新娘回新郎家,女方姑娘为保护新娘不被抢去,个个手沾油烟灰“守卫”着新娘。迎亲队伍为完成使命,只有被抹成花脸,才可能背新娘上路,上路后送亲队伍紧跟其后,人数不定,直到达新娘家,其任务才告终。晚上,两家再次进行对歌、摔跤活动。双方联姻后,红白喜事都有相互关心,帮助的义务,若女方的父母去世,男方视其经济状况,带上牛、羊、酒和鞭炮前去奔丧。彝族丧葬,一般是进行火葬,有吊唁、火化、招魂、送灵等程序。彝族年的传统佳肴彝族的历史悠久,主要居住在山区地带,以玉米、荞麦、大麦、粟米等杂粮为主食。多做成疙瘩饭、粑粑。肉食多做成“坨坨肉”牛羊汤锅、烤肉等。民间多食酸菜与豆浆同煮的“多拉巴”。云南有的彝族人喜食昆虫。烹调中擅长煮、烤、炸等。善于腌制肉类和酸制菜类。喜好咸、酸、麻、辣四种口味。著名荞耙、面糊酸菜肉,云南的白水煮乳猪和锅巴油粉等。清凉甘甜泡水酒1、清凉甘甜泡水酒也许是受父辈们感染太深的缘故,我对泡水酒的确有些偏爱,甚至可以说是钟情。你可不能小瞧它只是一种醇香而清凉甘甜的水酒,我们彝人品饮起来,可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酒文化,也能颠狂出几多骚客辩士,滋润出无数洋洋洒洒的“勒俄”、“玛木”、“博潘”和“克智”,还不时折射着彝族的历史变迁风俗礼义和彝人们深深烙印的意识之源。泡水酒不愧为一种很具民族特色的水酒,而美姑地方的泡水酒更不同于其它彝区的坛坛酒或杆杆酒,它工序简便却极讲究技巧,所以每户彝家都能酿酒而酿出的水酒却滋味各异。美姑彝族酿酒时以玉米或荞麦为原料,将其磨成粗粉,如果想让酒色变得金黄也可将原料炒成半熟再磨,但忌炒糊,糊了酒味会有烟气味。然后在粗粉中掺入一定比例的荞糠蒸煮,熟后放凉并拌入酒曲发酵,拌酒曲要注意技巧,最好是“弹指撒均匀,有如细雨洒”。发酵成功后再次搓和均匀然后装入由杉柏特制的下端开有一小孔用以引酒的木桶内,装酒糟时还须在小孔上垫上一层稻草或麦秆,以便引酒时能起到过滤的作用,装好酒糟后用蕨草盖上并用木炭灰或稀泥密封,以免酒气挥发。放一段时日后泡水酒便可饮用了,饮用时先取凉水注入酒桶内,浸泡一小时左右后用竹管插入酒桶小孔内,引出酒水,引出之酒便会让你感到“酒香溢万里,尝酒甘又醇,嘴唇寒丝丝,舌尖甜蜜蜜”了,所以连苏轼也不得不感慨“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彝族酿造泡水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石尔俄特时代,据传当时就有一个叫迪波阿支的人从青山箐林沼泽地边采集了各种草药配制出了酒曲,又说居木三子时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发明了酿酒之术,从此泡水酒便成了彝族先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节剂,不管是征伐御敌还是结盟调和,是娶妻嫁女还是供奉祖灵,是逢年过节还是禳解遣返,连庆五谷丰登求六畜兴旺祈人丁繁衍都要酿上甘醇的泡水酒以祭献助兴,于是泡水酒也在彝民的生活中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它即可成为贡品以通先祖以通神灵,也可成为礼品以迎来送往联络情感,即可作药和血行气壮神御寒,也可作剂调解纠纷化解冤仇,可谓彝人一生“生以酒迎来,活以酒壮骨,死以酒送归”。彝族是个好酒豪饮的民族,但绝非滥饮尽娱放荡形骸,并且在饮酒时还挺讲究,说是“一碗值黄金,两碗值白银,三碗不如狗”,“美言佳语浮碗面,亲言爱语居碗中,粗言恶语藏碗底”,所以彝人敬酒劝酒时主客分明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外,从不强求干杯,使人人都能量力而饮尽欢而尽。彝人喝泡水酒还喜欢就地围圈喝“转转酒”,参与者一人一口依次递转,以示贵贱平等团结和谐,但耻于喝闷酒哑酒,最好边饮边侃,任你说天道地随意发挥你的智慧和辩才,只要情趣交融就可不拘一格,即可说渊远流长的“布此勒俄”,也可道丰富多彩的“口斯哈郡”,即可歌寻根溯源赞先颂祖的“阿斯妞牛作”,也可唱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拉拉陈液库”。在热烈的气氛中,以水酒助兴趣,以歌赋为情韵,是彝人表现自己热情好客真诚豪放的一种手法。美姑彝家酿造泡水酒之次数可以说是凉山之冠,从少女行成人礼到娶妻嫁女,从“吉决”遣返仪式到送祖灵入箐洞的送灵仪式,从“阿依蒙格”到羊群上山下山,从逢年过节到聚亲会友,都会提前备好泡水酒以助兴致。然而泡水酒之多,当推彝族年节期,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会酿好一桶乃至数桶等待宾朋好友的光临,到时不论你来自何方何地,也不论你是熟客生人,好客的美姑人会带你去拜年,让你一家一户地品尝他们所酿的甘醇清凉的泡水酒,等你尽兴时,你也会像我一样钟情于别有特色的彝家泡水酒。凉山彝族“坨坨肉”2、凉山彝族“坨坨肉”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它在彝语里为“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顾名思义,其外观如“坨坨”。我第一次吃坨坨肉是十七年前,我参加了一彝族婚礼,婚宴是将坨坨肉放在簸箕里,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热情的主人递上坨坨肉,可是我只吃了一块坨坨肉就不行了,坨坨肉尽管是美味,然而它的大却衬出我的胃的小。当时那地方还很穷,吃饭还成问题,但是,好客的彝族人却在坨坨肉上让我感到了他们的待客的热情和大方,也看到他们粗犷豪放的一面。制作坨坨肉的选猪极有讲究。猪、牛、羊、鸡都可制作坨坨肉,然以仔猪坨坨肉最有名气,一般习惯上也是指坨坨猪肉。特别讲究的人家,要选用按照传统放牧方式自养的、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原料。这种猪的肉质比较好,少是饲料喂养无污染,因是放养的猪的肌肉较为紧密结实,而猪多以山上的高寒植物为主食,肉质也带着高山上的醇香。去毛和砍块也特别。屠宰后的猪直接放在地上,用草堆放其上烧烤,将体外猪毛烧光,这时猪皮也烧黑,彝族人就将其刮干净,但是可见其皮呈现黄褐色,又再烧刮,直到较为干净,此时闻着也有了肉香,这也是彝族坨坨肉的前期加工的特别之处,俗称烧毛猪,彝族中也有烫肉毛猪,但以烧毛猪为主。之后再开膛剖肚,将内脏处理完毕,将整猪砍成数块,再将肉砍成扁方形的肉坨坨,大牲畜砍得较大,仔猪肉砍得较小,大的超过六七两,小的也有二三两重。但大多的地方款待客人以大为敬,自家和本家人食用则要小一些。别看坨坨肉简单,可是掌握煮火候是关键。坨坨肉放入锅的冷水中,煮时放些木姜子入汤,一般不再放入其他调料,锅架在锅庄上用柴烧煮,煮两涨待水面的泡沫消失就行了,这时肉刚熟,就须捞起,肉此时还有弹性。放调料看似最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彝族人一般在小簸箕中(现在多用瓷盆)拌以盐就行了,反映出过去物质极大匮乏时原始饮食习惯,这算是最纯正的坨坨肉。但现在许多在地方还要加辣椒、花椒,在一些地区习惯采用炒的方式在热锅中拌和以上调料,以增加香味。但是坨坨肉本身要求是尽显猪肉本色,不要太多的太复杂的调味品,就是放在也要尽量少一些。有一次我在彝家过了彝族年后带回一大块这种猪肉,朋友们都想吃这久负盛的食品,但是,他们自己制作时嫌皮上有猪毛桩就将皮去掉,生怕不熟又多煮了一会儿,做惯了今天的家常味因此又放了许多的调料,美其名曰“坨坨肉”,其实坨坨肉的特色消失殆尽,用外面的烹饪法做坨坨肉注定要失败的。制作坨坨肉在凉山彝族地区并无固定的时间,凡重大节日或聚会上,或婚丧嫁娶等众多礼仪中,以及贵客的到来的日子里,彝族人就会杀猪做坨坨肉。彝族有两个重大节日:火把节和彝族年。但是,火把节重在娱乐,许多都杀鸡以示庆贺,坨坨猪肉少。而彝族年则不同了,彝族年是其传统节日,按照凉山彝历,在每年的“蛇月”前后内选择吉日过年,就全凉山而言,过年日期不统一,而在一个地区特别是一个乡内是完全一致的。过年从杀过年猪之日起算为3天,但过年活动至少有7天以上。彝族人民认为,通过过年期间的各种庆祝活动能够达到人寿年丰的目的,过年期间要制各种美味佳肴,尽情享受辛苦一年所得的丰收成果。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娱乐和走亲访友等活动,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过年饮食礼俗。在这个时间走入凉山彝区,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都在吃坨坨肉。去年我到山区的一个彝族朋友家里过彝族年。主人家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吃上坨坨肉,可现在想吃肉到街上去买就行了,彝家人吃坨坨肉不再显得非常渴盼,坨坨肉的大也在变小,现在的彝族人吃惯了各种调味品,这种习惯也在改变着坨坨肉的制用方法……坨坨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反映出彝族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在凉山彝汉杂居的地方,每逢过彝族年,不少彝家人还要邀上外族朋友到家里吃坨坨肉共度佳节,我就多次去彝家过年,这在我们当地流行,可见坨坨肉也是民族团结的佳肴啊!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坨坨肉味显特别,又是天然少污染的民族特色食品。在讲究吃的今天,坨坨肉显现出猪肉的原汁原味,体现了彝族传统的饮食文化,这在中华民族的烹饪百花园里如一缕清风,一朵奇葩!彝家的米酒彝山的歌3、彝家的米酒彝山的歌彝州这块神奇古老,美丽而富饶的红土地,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这里群山巍峨,沟壑纵横,水络密布。这里乌蒙磅薄东部,哀牢盘垣西南;百草岭雄峙西北,礼社江婉蜒南行,金沙江浩荡东去,自然天成一幅三山鼎立,二水环流的天然画卷。大自然赐予了彝州人民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很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彝家的米酒便是用这块土地上最上好的稻米精细酿制而成的,是彝家独特的绵甜纯酒,回味无穷,并有提神纳气、祛寒助温、舒筋活血、滋阴壮阳的功效。彝家人好客,彝人喜酒,只要有远客到来,多以酒代茶,先喝三碗再说。特别是喜庆的日子、远方尊贵的客人到来,那礼节就更为隆重了,先敬拦门酒,悠扬的调子声中由不得你不喝,米酒绵甜可口,很好下咽,不知不觉的在满心欢喜中便喝多了。新朋好友四方来,隔山隔水来相会,酒杯端起,笑脸漾溢,甜美的歌声便飘过耳际:“远来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又相见,那有相聚时,到家有传统,待客要敬酒,相聚要敬酒呀,请喝一杯酒呀,相聚要敬酒呀,请喝一杯酒呀”。你若不喝,再三推辞,呵呵。。。你是逃不过的,再端酒杯,仍一样笑脸盈盈,歌声再起:“阿表妹端酒啊,阿表哥拿酒来,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阿表哥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喜欢哩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包管你不好意思再推辞,举起酒杯,也作豪爽状一饮而尽。席间的酒歌更是动听:小小酒杯因罗罗,小妹妹端酒哥来喝,莫说莫笑我俩个(啊呢罗),交杯小酒我俩喝(人呢罗)”这酒呀,包你喝得笑咪咪,香甜甜,起身时,头晕呼呼,身飘飘似踩白云朵,呵,这才发现喝过头了,不过也没关系,虽醉了,这酒全没一般白酒那样醉的难受,头也不疼,胃也不翻,只是晕晕的。若雅趣好,还可和着三弦声,和姑娘小伙一起去跳一跳脚,(嘻嘻,包你舞步轻盈:)),跳脚的调子那可就多了。当数牟定的三月赛歌会最为热闹:“三月会、三月会,好是好玩呢,阿哥阿妹跳脚来,阿爹阿妈喝酒来,姑娘小伙喜开怀、喜开怀。。。”,“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朵朵山花红艳艳,左脚越跳越开怀,越开怀,罗哩罗哩罗哩罗,罗哩罗哩罗。”这歌是越唱起起劲,弦子越弹弹嘹亮,左脚越对越精神,直跳得三天又三夜,直跳得地上黄灰冒。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对歌更是对得这山对来那山应,这坡对来那坡和:“青菜青、白菜青,老表好良心,瞧着老表良心好,小妹喜欢你。早早晓得老表良心这么好,我们合心合意做一家。青菜苔、白菜苔,小妹好人才,瞧着小妹人才好,老表喜欢你,早早哓晓小妹人才这么好,我们合心合意做一家。”,“阿老表,阿老表,你要来哩嘎,不来就做不来的话,莫给小妹白等着,阿表妹,阿表妹,你要来哩嘎,不来就做不来的话,莫给小郎白等着。”一支支调子对的歌,对得阿哥阿妹心头火辣辣,对得日子甜蜜蜜,还有许多源于生活的恢谐有趣的调子:“送妹送到甘蔗林,可惜甘蔗窄成水,可惜阿妹嫁别人。。。。”只要弦子弹起,歌声便脱口而出,不须任何的加工与修饰。彝山人就这样在肆无忌惮的猜拳行令和欢快甜美的山歌调子中和美渡日,酒香溢满村村寨寨,歌声飘过山山水水。彝山人不矫揉造作,喜怒哀乐烦愁忧伤尽情随意地挥洒在了歌声里。彝山人的朴实、无华,正直与坚韧不拔,也随着酒歌一饮而下,似在心底抽起了枝枝丫丫,彝山人的风格,追求和梦想。也尽随着歌声响彻在千里彝山,走向了新的生活。彝家的米酒承满了梦想,这梦想呀,灼热而殷切,淳朴而丰盈。彝山的歌儿充盈着祝福。这祝福呀,真诚而热烈,注满了思念与期望,离家的人儿不论你行出多远,一路上仍不会觉得孤单。“秆秆酒”4、“秆秆酒”“火木哪党依,启木吱塞俄”是彝族的尔比尔吉(谚语),意思是“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可见彝家人是多么喜爱饮酒。彝家人饮酒,常常是“有酒便是宴”,还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圆圈,一端着酒讯依次轮流饮着,所以彝家人又叫饮“秆秆酒”。锅贴乳饼5、锅贴乳饼是云南彝族的传统名菜。做法是将乳饼切成块,将鸡肉、肥膘捶成茸泥拌匀后加鸡蛋清、葱姜汁、味精、湿淀粉,拌至发亮成鸡泥。然后在乳饼上刷上蛋清糊,塌上鸡泥,摊平,用火腿、黄瓜皮丝排成花粘在鸡泥上,再刷蛋清糊,上笼稍蒸定型后用花生油煎至熟透即可。此菜形态美观,色泽黄亮,鲜香软嫩,佐酒尤佳。锅巴油粉6、锅巴油粉是南涧县彝族风味小吃,已有上百年历史。此品是云南民间煮制豌豆粉的基础上,变一次成熟为两次成熟,把制皮与粉分开,然后合二为一。故成品层次显次显明似千层豆粉,口感各异。油粉软糯细腻,入口即化;锅巴绵韧耐嚼,滋味别具。成品有凉吃和热吃两种,均软嫩味美。锅巴香酥,清润爽口,别具风味,属云南豌豆粉中的上品。风味饮食7、风味饮食烤小猪:元谋和禄丰罗次一带的烤小猪,是一种具有地方风味的传统佳肴。它选用三、四十斤重的瘦肉型小猪,宰杀汤褪去毛后,去掉肚杂和四蹄,涂上各种香料、佐料放在木炭火上烘烤,直至皮黄肉熟。全羊汤锅:这是彝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选用阉过的壮羊、肥羊,宰杀后将所有部位全部切块一锅煮,煮时除放盐外不放其它佐料,食用时再往以花椒、辣椒粉和芜美、薄荷。这种吃法的好处是汤白、味浓、肉香,而且营养丰富,也是彝族人民待客的佳肴。南涧跳菜8、南涧跳菜“南涧跳菜”是南涧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群众举行喜庆、婚丧等活动之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彝族村寨,不论谁家办事,村里的汉子都剃光头发,赤露双臂,下厨做菜,把平时女人摆弄的活儿揽得出神入化,舞着托盘,踏着节拍,跳着上菜,令人眼界大开,食欲大增。彝家人办客事时,餐桌迎厨两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碗筷撒毕,只听数声锣响,“跳菜”开始,大号、唢呐齐鸣,两位“跳菜”大师从厨房里相继而出,头顶菜盘,盘里装满了一碗碗菜肴,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的音乐声中,一前一后,一摇一晃,踏着音乐的节拍,迈开轻柔敏捷的步子,缓缓入场。两人一边跳着舞步,一边做着各种怪相,其动作幽默滑稽,舞姿轻快优美。紧接着,其它“跳菜”者陆续登场。“跳菜”者多为男性,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臂抬,有一人骑在一人肩上,下方两手托菜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顶大菜盘等,变化无穷,伴随着激越的唢呐声,时而“苍蝇搓脚”,时而“鹭鸶伸腿”,时而“金鹿望月”,时而“野鸡吃水”,时而刚劲有力,时而轻柔似水,刚柔相济,旋转自如,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玩弄得花样翻新。当第一对“跳菜”刚完毕,众宾客紧张、兴奋的心弦稍一松弛,接着第二对、第三对、第四对……轮翻上台,其中最为精彩的要数“口功送菜”和“空手叠塔跳”。“口功送菜”,只见“跳菜”者的口中紧衔着两柄大铜勺,勺上各置一碗菜,头顶托盘,盘中装满了菜碗,多功并用,开张整合,缓缓有序,面带笑容,边跳边上菜。“空手叠塔跳”,只见“跳菜”顶级高手们,头顶托盘,盘装八大碗,双手十指伸开,每只手分别托起重叠在一起的四大碗菜,踏着节拍,合着鼓乐,甩开矫健而优美的舞姿,边跳边舞,在搭档们的配合下穿梭席间,“跳菜”便达到高潮,客人们的心也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上,生怕掉下一碗菜来。然而,“跳菜”者从容自若,重叠在一起的菜碗在他们的手臂上,随着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断变换着位置,始终稳稳当当,点滴不撒,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叫好声中,把菜陆续摆在桌上。“跳菜”要有功夫,摆菜也有讲究,常见的摆法有“回宫八阵”、“四方形”、“梅花形”、“一条街”等。“跳菜”,是南涧彝族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饮食文化,它把粗犷、古朴、生动的民间艺术亮点融汇其中,堪称“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南涧跳菜”,不仅包容了饮食文化的精华,而且囊括了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更是由衷地表达了对远道而来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彝族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来到“跳菜之乡”——南涧,观“南涧跳菜”之舞姿,品“南涧跳菜”之美味,给您带来的将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多拉巴9、多拉巴当客人到了彝族山寨,彝族人民十分好客,他们分别以“多拉巴”及猪、鸡、羊、牛作招待。多拉巴是将黄豆磨成浆,连粕加酸菜煮吃,类似汉族的莲渣脑,但其味极鲜。杀牲时将牲口牵至客前,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口末死皮已剥,肉是大块大块的一锅煮。食具通用木碗、木盘、木盆、竹箩及木勺。木制食具分有漆和无漆两种。漆和彩漆,漆往往绘成近似雷电纹的图案,颜色主要黑、红、黄三种。有的地方碗用牛皮制成。解放前,一些彝族山区盐最贵,食物中很少用盐,多用木香子及辣椒为汁,用盐少许。据说那时彝族人民每年能吃的盐,尚不到一两。卷蹄10、卷蹄著名特产卷足,最为稀有。卷蹄兼有火腿、香肠的特点,而又有其独特的味道,外观别个格,堪称肉食之绝。制作卷足时,先将猪脚沿肘关节切下,仔细抽出骨头,留下连脚趾在内的空皮袋。然后将瘦猪肉切成小条,加拌盐、釉米、草果等配料,塞入空皮袋内,用麻线扎口后煮熟。另外又用适量萝卜丝,加炒面、白酒等,连同肉蹄一齐腌入罐中,一个月后即可随时取出食用。制成后的卷蹄形同完整的猪脚,故名"卷蹄"。卷蹄上席不用佐料,冷热可食,携带也很方便。油酥夹夹虫11、油酥夹夹虫油酥夹夹虫味鲜,香脆,营养丰实,是彝族群众特有的佳肴。夹夹虫属于鱼类的远亲。身似鳄鱼,头似蜈蚣,长七、八厘米,呈黑灰色,头部是一个坚硬的大夹,全身有几十只脚,爬行起来犹如蜈蚣。平时象穿山甲一样蜷曲着身体,躲在河岸的沙石中。油酥夹夹虫,制作方法简单:先将虫用开水烫一烫,然后摘去头尾和脚,再剥去皮,用油炸或用鸡蛋麦面油酥即可食。酸味鲤鱼汤12、酸味鲤鱼汤将新鲜鲤鱼刮鳞、剖肚、洗净。把猪油倒入铁锅加热后,再把蒜、辣椒面、盐倒入油锅炒黄,加进适量的水,再把切好的姜片、一种叫"松摆"的酸叶菜放进汤里煮,待汤烧开时,把准备好的整条鲤鱼放进汤进而,十分钟后连鱼带汤一起装在小盆里,搁进葱、花椒粉即可。这种汤肉嫩,汤白,滋味酸辣鲜美。火夹清蒸乳饼13、火夹清蒸乳饼饼是云南彝族人民创制的美味食品。在滇味菜中,乳饼菜肴具有独特风味,以其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久吃不厌而脍炙人口。火夹清蒸乳饼就是一道风味筵席名菜。原料:乳饼400克、云腿250克、豌豆尖30克、精盐12克、味精1克、胡椒粉2克、芝麻油5克。制法:1、将乳饼切为12厘米长、3厘米宽、5毫米厚的片。云腿切为与乳饼大小相似的片。豌豆尖拣洗干净。2、用扣碗一只,将乳饼两片中间夹一片云腿片,全部夹理完后成一书状,摆入扣碗内上蒸笼蒸20分钟,取出翻入汤碗内。3、炒锅内注入上汤,在旺火中烧开,放入精盐、胡椒粉、味精调好味,下入豌豆尖,舀入盛乳饼的汤碗内,淋上芝麻油即成。此菜汤清叶绿,饼白肉红,松软柔滑,香嫩适口,尤其是乳饼和火腿香气浓郁,增进食欲,令食者称绝。鸡丝炒草芽14、鸡丝炒草芽草芽为滇南地区建水县的特产。鸡丝炒草芽是云南名特菜肴之一。原料:草芽1500克、鸡脯肉150克、鸡蛋(清)1个、精盐12克、蚕豆水粉20克、上汤100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熟猪油200克。制法:1、拣嫩草芽洗干净,掐成3厘米长的段漂在清水中;鸡脯肉剔去筋,切为细丝。2、将鸡丝盛入碗内搕入鸡蛋清,加清盐4克,蚕豆水粉10克拌捏均匀上浆。3、炒锅置旺火上,锅烧热时注入熟猪油1000克(实耗140克),待油烧到两成熟时放入鸡丝,用筷子拨动滑开,用漏勺捞起沥油。让锅内的油继续烧到四成熟,将草芽挤去水分,放入油锅中滑一遍起锅倒入漏勺内沥油。4、炒锅内留油30克,放入草芽、鸡丝、精盐8克,味精、胡椒粉拌炒几下,用蚕豆水粉10克边颠锅边勾芡,淋上熟猪油30克即成。此菜洁白汁亮,草芽鲜嫩异常,味鲜香清爽,中外食客无不称道。蟠桃乳饼15、蟠桃乳饼蟠桃乳饼是彝族的风味名菜。因形似蟠桃而得名。原料:乳饼300克,鸡柳肉200克,鸡蛋一个,菠菜叶10克,火腿末3克,精盐5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水淀粉10克,葱、姜各5克。制法:1、将乳饼切成12片扁桃形;鸡柳肉捶成茸,放在碗内,逐次加入葱、姜水、鸡蛋清、水淀粉、精盐、味精、胡椒粉,打上劲;菠菜叶捶茸取汁。2、将五分之四的鸡泥均匀地抹在乳饼上,制成桃形,分别在桃尖上撒上火腿末,再把菠菜汁放入剩余的鸡泥内搅拌均匀,装入标花袋中,在每个桃的底部标上2片绿叶,即成蟠桃生胚。3、炒锅置文火上,加入适量猪油,烧至四成熟时,将制好的蟠桃生胚下入,炸成金黄色熟透后捞出盛入盘中,即可上桌。蟠桃乳饼造型美观,外酥脆,里鲜嫩,味美可口。汽锅鸡16、汽锅鸡汽锅鸡属滇南名菜,有滇南第一菜之称,被列为国宴菜品。据说此菜由滇南地区建水人杨沥创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时,建水所产陶器已出名,式样古朴特殊。杨沥就利用建水陶,独出心裁研制出中心有嘴的蒸锅,名曰“汽锅”。在汽锅下放一盛满水的汤锅,然后把鸡块放入汽锅内,由蒸汽将鸡蒸熟,当时就称此菜为“杨沥鸡”。原料:活壮鸡一只(约2000克),精盐15克,姜、葱各30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制法:1、将鸡宰杀去毛,去肚杂,清洗后斩为4厘米见方的块,再用清水漂去血水,控去水分;葱切段;姜切片,并用刀拍松。2、将鸡块装入汽锅内,加入精盐、葱、姜、盖上盖,然后置于能放5000克清水的土锅口上,接口处密封。3、将土锅置于旺火上烧开,使土锅内的蒸气通过气锅中心管道进入汽锅,蒸至鸡肉火巴熟即可,拣去葱段、姜片,加入味精、胡椒粉,吃时将汽锅用托盘垫底,即可上桌。汽锅鸡制作独特,因采用特制的汽锅蒸制,汤汁是少许蒸馏水,清澈透明,原汁原味,鸡肉鲜嫩,味道特别醇厚鲜香,而且富于营养。苏里玛酒17、苏里玛酒“苏里玛”又名“日几”或“克日”,是盐源县泸沽湖畔纳日人家家户户待客必备的饮料酒,其味清香甜酸爽口,似啤酒又胜过啤酒。酒精含量10度左右,呈浅黄色,内丰富的11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他命等各种营养物质。酿制方法是将青稞、大麦、小麦、荞麦、稗子、玉米、谷子等多种粮食混匀,在大铁锅内煮熟,烤干,底层带锅粑味,然后盛于簸箕内放凉,再与纳日妇女自采自制的酒药混匀,装入蔑制的发醇器“日卡”内,待有酒味散发时,再盛入酒坛内密封,10日左右便可启封,掺进“女儿洞”流出的泉水,稍候用打通的“则的”(弯竹管)吸出酒叶,盛于坛内即可饮用,置多日其味不变。咣光酒,又名“克日”或“安儿寄”,也是泸沽湖畔纳日人常饮和待客的饮料酒,其酒精含量30度左右,清澈透明,芳香四溢,多饮不醉。香肚18、香肚将猪肚拉个小口转搓妥清洗干净,装入拌了盐、花椒面、辣椒面、木姜花、大蒜的砣砣肉紧,装好将口子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粘好密封,置爱风烟熏处熏干后只要不漏气,放得越久味越香用一个没打开过的香肚招待客人,可抵杀只羊。煮香肚一般连汤舀在库助(汤盆)里边捞边吃,香肚味鲜美嫩爽,香气四溢,香肚汤浓白如奶。彝家辣子鸡19、彝家辣子鸡系凉山彝族传统风味菜肴。主料选用凉山本地鸡,先烤熟再将其捶茸,配以辣青椒末,加入灵山矿泉水及各种调味料兑成汤汁即成。此菜烹制独特,口味辣香咸鲜,汤菜合一,不但保持了主料辅料所含的营养成份,而且增加了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芝衣20、芝衣又称“泡水酒”“咂酒”“杆杆酒”,是彝族人民喜庆节日时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别具风味的水酒。这种酒亦采用玉米、高梁和荞子酿制成而,制作方法是将原料粗磨之后,加水蒸熟,然后倒出,凉于簸箕内,待温度适当后抖以荞壳,并加酒曲搅拌,在簸箕内封闭发酵。经过30几个小时后就可放入木桶或坛子之内,并用泥土将桶口封死放置起来,泡水酒就会逐渐酿成。半小月时间即可开封启用,放上两、三个月后启用酒味更佳。开用时,加足冷开水,再放上一、两个小时就可饮用。饮用时需插若干麻管或竹管,直接用嘴吸插管来饮酒,这种酒是彝族独具特色的美酒,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烤小猪21、烤小猪彝族风味菜。选用20__30斤重的仔猪,杀后去毛,去内脏并洗净后架在火上翻烤。烤好的小猪,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具体吃法可将小猪切成“砣砣”,抖以佐料食用。也可将整个烤猪放在一个大盘内,另放几碟蘸水或其他佐料,然后各人拿刀,自割自吃。烤小猪肉外脆里嫩,酥香可口,味道鲜美无比。射地22、射地彝族风味菜,即肉冻。这是彝族地区较为讲究的一种菜肴。它采用猪蹄和肘子制做而成。一般做法是将肉放入锅内煮软后捞起,剔去骨头并将肉宰碎,放上木姜、生姜、花椒等佐料,有的还放橘子皮,或鸡蛋之类的东西,然后放回锅里煮上一阵,以便使佐料渗入肉中,最后放入木钵内,放上一夜即成。肉冻柔软可口,香味独特,是彝族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圆根酸菜23、圆根酸菜圆根酸菜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自古以来,始终伴随着古老的彝人,是彝家待客的佳菜,世世代代受到彝人们的青睐。彝族民间传说中称:远古时代,人类遇大洪灾,只剩下现代人类祖先“祖莫惹牛”,他在人间无处找到伴侣后,就到称之为“时姆恩哈”的天界上,娶了一位仙王“资约丁古”的幺女。他俩在人间相敬如宾,但是人间已无蔬菜作物。于是,“资约丁古”幺女上天偷偷地从父亲身边盗来了圆根、油菜、白菜等10多种蔬菜种子,撒向人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生机。“资约丁古”在失去幺女和菜种后诅咒:“圆根被你偷下凡,根根会比石头重,叶叶不能充菜粮。”从此,人间有了“圆根”这种绿色植物,成为彝家的食品。圆根适应秋冬生长,如何让它长期贮存呢?聪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办法,把绿黄色的圆根叶子变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圆根酸菜。经鉴定,圆根酸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暑、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和减肥之功效,食用方法极其简单。它和贵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独树一帜,自成风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单调的腊肉汤、洋芋汤、鸡汤、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真叫画龙点睛。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让人赞不绝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圆根酸菜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场。历史名人阿尔子日阿尔子日,云南边防部队某部(13军39师116团二营—本站注)机枪连排长。四川金阳县人,彝族,24岁。1975年1月入伍,1974年3月入党。在袋乃阻击战中,阿尔子日带领两个机枪班配合六连作战。敌人三面包围上来,他交替使用5支冲锋枪,连续投出几十枚手榴弹,带领战士们协同六连打退敌人18次反扑,歼敌五十余名。战后,阿尔子日荣立一等功,荣获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

金阳县

外文名称

Jinyang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

下辖地区

辖4个镇、30个乡

政府驻地

天地坝镇

电话区号

0834

邮政区码

616250

查看更多信息

获取投资政策
一键获取
来自选哪儿数据中心
招商机构
产业园区
政府机构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

投资反馈

咨询热线:400-168-6016

留言咨询

姓名

手机号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